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作業與懲罰


 今日新聞網


國語日報語教版94/9/14 謝瓊玉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文字;也是現今最熱門、最火紅、最多人使用的一種文字。中文難學又難寫,更是舉世公認的事實。有些繁體字的筆劃甚至多到二、三十劃以上。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寫作業實在是學習歷程中,最大的痛苦來源。

有一回,我和隔壁班老師聊天,說起小時候的趣事,出乎意料的,他告訴我,讀小學時,他居然是個寧願天天挨打,絕不肯寫作業的「問題學生」。

有時,我也常在校園裡,聽到同事對孩子們說:「再不守規矩,罰你回家把課文抄三遍。」

每每聽到這兒,我心裡總捏把汗,不知這種處罰方式,將會造就多少怨恨寫字的小學生。

許多師生衝突,幾乎也都起因於學生不寫作業。

據我觀察,多數老師的語文科作業,不外是寫課文、查生字、抄部首、寫新詞等等。對於課文的認知,幾乎只停留在識字和背誦,這種最低層次的理解上。

偏偏語文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複雜,它不只要求學習者要融會貫通,而且對於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還得有充分的理解。

然而,以現行單篇課文為主體的語文課本,都是些零星散亂的點,看起來像一盤散沙,很難讓學生掌握學習歷程之間的聯繫。

學生學會生字新詞,其實只是獲得了部份的語言材料,若沒有相關的語言知識加以運用,語文能力還是很難提升。

再加上老師指派的作業,如果也都是些單調、乏味,不必使用大腦的機械化的抄寫功課,有些學生甚至可能因為不肯寫字而拒絕學習。

更有老師感嘆,學生考試時,答題都還不錯,但是寫日記或作文時,錯字連篇。而且年級越高,錯字越多。學生學了那麼多的新語彙,似乎毫無用武之地。

為什麼語文學習會這麼樣的成效不彰呢?

原因是語文科的考試或練習題,雖然能使學生對於學習內容更為明晰,也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獨特性,是無法用考試或練習題來涵蓋學習的內容的。這也是語文和其他社會學科或數學科最大的不同。

語文科的複雜性,使得一般的學科考試,沒有辦法測出學生真正的語文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衡量出學生的語文水準呢?答案當然是寫作。

寫作是衡量語文水平的重要量尺。語文學習的效果,必須通過寫作來檢驗,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每天每課固定的、呆版的抄寫作業,應該適量就好。繁瑣而大量的抄寫作業,將會降低學生對於文字的敏感度。

每一課的生字,並不一定都要查字典。有些不常用的字,根本造不出詞來;某些罕見的部首,一生也難見到第二次,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

我曾見過很多剛入學的小一生,不會造詞,媽媽每天戰戰兢兢的幫孩子查字典,而寫出的詞意,小朋友卻完全不懂。

小一的語文教學,應該定位在口頭語言的範圍,教小朋友如何將口語轉化成文字,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一年級就學查字典造新詞,恐怕並不是那麼合適。

我曾經出過「大」和「小」讓小朋友用口語造詞,有人造出了五十個以上的新詞,小朋友在詞意的擴大、詞意的縮小、詞意的轉移和感情色彩的變化上都能運用自如。

有些不常使用的字,造詞的意義真的不大,這些力氣可以省下來寫造句。

寫作的基本能力,來自於詞彙的運用能力,造句也是檢驗語文學習內容的重要指標。

找幾個新詞,讓學生自由自在造些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在造句中,協助訂正錯字或調整詞章,利用最恰當的語言形式,來提高表達效果。

我也常和學生聊天,藉此了解學生們對生活的感受和觀察能力,從每一次的經驗分享中,學生也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素材,而加以選擇和處理的能力。遇有特殊的時節,就讓學生用日記寫出當下的感悟。

語文科的作業除了生字新詞造句的教學之外,我認為必須立足課本,放眼於課外。老師對於優美文章和書籍的引介,也很重要。

課程淺化之後,大家不要再把課本捧得像聖經,課外閱讀、朗讀和寫作也都是很好的作業內容,所有的生字新詞造句的練習,當然更不限於課本。課外的文章書籍,也大可放心試著做做看。

朗讀或抄錄文章,當然更不限定於課本,課外短文抄起來還更有新鮮感呢!朗讀時如果配上錄音當作業,不但能品味到文章的精妙,體驗享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可以把文章中的語言,深入到潛意識,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增長,自己的語言能力也會跟著提高。

總之,如何讓學生們對於美麗的中文,保持新鮮感,而且不讓學生覺得寫作業是一種變相的懲罰,這才是所有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們的最大期待啊!您說,不是嗎?

轉貼

廖玉蕙:等待一本美麗的教科書

【聯合報╱廖玉蕙】 2012.01.21 01:41 am


關於教科書,我一直有話要說。根據多年參與國小教科書審查的經驗,以為真正需要正視的,既不是幾本、幾綱的爭論,更不是文言與白話的比例或《論》、《孟》是否該列為必修的議題。也許我們更該聚焦注視的毋寧是教科書編輯的語文程度、美學修養及視野胸襟。因為,教材編輯若缺少順暢美好的文筆、美學素養及寬廣的視野,根本上就悖離了教育的宗旨。

縱觀目前的教科書,堪稱問題重重。出版社一學期送審十四篇課文,常常被要求抽換六、七課,因為沒有一本不是千瘡百孔。若非文字不通、句子不順;就是觀念陳舊、食古不化;要嘛就是字體參差、版面奇醜無比。審查委員得像小學老師批改作文一樣,逐字逐句幫忙修飾並解說修改原因。同一批委員要負責審查六個年級各三個版本的課本及習作。

我婉拒繼續擔任的前一年,郵差天天在樓下按鈴高喊:「廖委員掛號!」聽得我心驚膽跳;而書房內群書堆疊,彷彿本本都在嚎叫:「看我!看我!」有好幾回,我都坐在電腦桌前工作到雞啼。估量若想當個盡責的審查委員,過勞死是遲早的事,只好及早抽身。所以,我必須說:國編館不分階段地將偌重工作量全交給同一批人去夙夜匪懈,是相當不人道的。

其次,教科書之無趣是家有小學生的家長人盡皆知的,但教科書幾乎毫無例外地缺少美感卻是常被忽視的。也許受限於成本,無論紙張、圖片或版型,幾乎完全沒有一點吸引人之處。因為醜,用過即被毫無留戀地丟棄是很自然的。世界變化快捷,只有我國的教科書不但沒有與時俱進,甚且還停留在非常遙遠的過去,叫人思之悵然。

說到字句鍛鍊的美,就更讓人洩氣了。當今現代文學中,有許多精緻的童詩,但因年輕的編輯涉獵不廣,常挑選出教條式且詩意蕩然無存的詩作,無論意涵或技法都拙劣。散文、小說如果是作家的選文還有可觀,但一旦涉及識字率而由編輯自撰的文章就一定慘不忍睹,非但古板還缺少情趣;若是抒情文就更糟,一逕濫情得緊。

總之,這些問題,追根究柢就像食物鏈一樣,環環相扣。教育部體諒民間疾苦,所以抑制書價;因為價廉,出版社基於成本考量,只好聘用新手上路。既是生手,品質之無法讓人滿意也是意料中事。然而,教育是何等大事!我常感嘆若是《夢想家》用掉的二點一億,拿出來補助教科書的編輯,影響之深遠,不知幾萬倍於嘉年華會式的一夕燒毀。

最近,發現坊間文學性的新書出版,都非常注重封面設計及版型圖片的雅緻,讓人尚未讀到文字,先就愛不釋手。可惜美感經驗一向不為台灣的教育所重視,傳統往往視美觀為文學書裡「買櫝還珠」式的喧賓奪主。然而,美感教育確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為美而受到感動,達到精神愉快與滿足境界,是影響做人處事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如果率先放棄美育,無形中,往往導致學生行為的失序。而美育不只見諸美術課,國文課裡往往也暗藏玄機,一本課本的美感,可以從封面、排版、字體、插圖一直講求到寫作手法是否優雅。

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等待到一本文字流暢、排版雅潔、字體美觀、插圖漂亮、封面讓人耳目一新的教科書。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4 則留言:


  1. 要能讓受罰者真心接受
    要有效果
    「怎麼罰」常在那一刻衝進腦子
    總是要讓它平息
    現在比較少傷腦筋了
    多讓孩子放學後整理教室
    幾分鐘罷了

    換個時間
    機會教育
    把是非講清楚
    互相的感覺應該都很好吧

    我已經把您放在我的最愛
    也請指教
    http://www.wretch.cc/blog/sandyET

    回覆刪除
  2. sandy是英文老師吧!學英文時抄、背、讀、寫應該是基本功夫一定要做的。中文由於筆劃太繁雜,比較不建議這樣罰。

    回覆刪除
  3. 此文新聞網昨天重刊,我怕新朋友找不到,所以更改日期,放到前面。

    回覆刪除
  4. 朗讀抄讀
    皆可提升語文能力

    回覆刪除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