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箱網站曾經,我也是「張迷」
謝瓊玉
台灣有好多「張迷」。許多女作家更不諱言,自己的創作風格,長期以來受到張愛玲的影響,圖書館內,關於張愛玲的研究論文更是多不勝數。
年輕時,我也曾經是「張迷」之一。
但是,在孩子的閱讀啟蒙階段,我寧願選擇曉風、琦君、王鼎鈞、余秋雨….。我從不介紹我的孩子閱讀張愛玲。
為什麼呢?我認為張愛玲的人生觀與愛情觀,都太晦澀、太蒼涼了。偏偏她的寫作技巧非常寫實,非常生動,閱讀她的作品,年輕的讀者,通常無法辨認那是虛構還是真實,很容易受到影響。
就拿愛情來說吧,她的胡蘭成是個到處留情的濫情才子,張愛玲的情感因而飽受摧殘折磨,所以她筆下的愛情與人生,沒有一樁是快樂的、健康的。
她的愛情觀與人生觀也都是扭曲變形的。
對於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讀這種小說就像用哈哈鏡看世界,對於真實世界的人性、人情與愛情,看法難免不會失真。
晦澀陰暗的人性描寫、受傷的情感與負面的題材,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恐怕將會讓他們失去樂觀向上的勇氣與理想。
偏執的題材雖然是很好的寫作材料,對於現實人生也許也有警示作用,但是我認為,這僅僅止於具有思考判斷能力的成年人。
因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未必是最好的人生導師。
所以,我從不介紹孩子閱讀張愛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