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網
一個沒有傳統或是不重視傳統的社會,將會是浮淺而且一面倒只會趕流行的弱智社會,也是社會缺乏創造力的主因。
林毓生在《思想與人物》中曾經說過:一個社會的競爭力只有孕育於傳統之中,才可能形成創造力的轉化。
從過去到現在,有些激進人士由於政治上的立場,別有居心的想盡辦法「去中國化」,這現象真讓人擔心。
日本是亞洲最進步的現代化國家,細究之下,我發現日本其實沒有自己較為深刻的文化,但是日本人努力學習其他國家的優良傳統,不管是西化或中國化,都非常徹底,這是造就他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條件。
現在某些激烈主張台獨的人士,除了台文、台語,其他什麼都不要。殊不知文化上的中國與政治上的中國是兩回事,而且必須分開。
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我認為我們別無選擇。
美國人會拒絕讀莎士比亞嗎?當然不會。
但是粉多激進的台獨份子,只要遇到與中國有關的東西,就一味反抗拒絕到底。
民進黨執政後,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從必修改為選修,美其名為「減輕學生課業壓力」,實際用意就是去中國化,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四書的問題不在教材,而在教學者沒有真誠的生命態度,無法說服學生。
我的毓老師在台教經書六十年,我們粉榮幸能受教於老師門下,坦白說,四書榮耀了我的生命。
我粉慶幸我這一生不像一般人那樣隨波逐流,我自認沒有白活這六十年!這全都是我的毓老師教給我生命道理的緣故!
今天的台灣社會,號稱多元價值,實則人心浮躁空虛,不管是政治或是生活,都充滿急功近利的色彩與一窩蜂的趕流行,每個人對於國家社會,缺乏認同感,親情倫理則更瀕臨崩潰的邊緣。
儒家這種反功利的人生哲學,不但足以發揮安定人心的作用,更可以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讓我們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中國人不讀四書,就像西方人失去宗教信仰一樣的讓人茫然。
教育部應該盡全力去尋求毓老師的上課筆記與找出他的學生們〈有足夠社會聲望與學問的〉,給現職老師做一波波具有感動力的研習。老師們若有了新的認識,這樣的四書教學,才不至於流於空洞與教條,也才不至於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能。
西方國家在工業化之初,也曾發生過傳統斷裂的危機,但是有志之士如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學者赫欽斯教授〈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在通識教育課程中引進古典經典導讀,以第一流教師進行對於大學生們普遍的通識教育課程教育計畫,成效斐然,受到教育界極大重視,大大影響並改變了當時的美國社會與學生素質。
我們期待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赫欽斯教授,透過人文通識教育課程中對經典的重視與學習,找回中國人的文化自覺與全球化之下的文化主體意識。
但是毓老已經仙逝,學生們星散各地,我們的赫欽斯教授看來是難尋囉!
學姐:
回覆刪除要中文系的教授或中學老師放下身段,重新學習四書是很難的,他們有的是學問,就是不用讀書。四書都不會讀,所以國文課,只是解釋翻譯文章,一點生命力也沒有,甚至讓家長外系的老師認為國文誰都可以教,或可以不用教,其在可悲!
但願奉元同學發心,尤其是國文老師,無論如何要排除萬難教四書,老師常說四書一以貫之讀完,中國書都能自己念(除了易經與公羊學是師承要老師教),真是一點也不錯。
〈中庸〉對現代人來說
回覆刪除實在太難了
以前全台灣的高中
有一陣子曾被迫讀陳立夫的《四書道貫》
真是噩夢一場!
在世界文化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像國人這樣鄙棄並攻擊自己的文化傳統的。也許是八股科舉考試把四書敎壞了,但這不是四書的原罪。四書的真精神粉少人真能理解粉少人能體會,所以教學效果不彰。
回覆刪除我讀了柏拉圖的「理想國」後再回來重讀四書,發現一大差異: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是問問題的人。而論語中的孔子是給「標準答案」的人。四書的最大問題就是這種「標準答案」的精神。為什麼會說強迫讀四書是一種奴化教育,就是因為我們必須背他們給的「標準答案」。
回覆刪除在世界文化史中,從沒有一個國家獨尊一種學派長達千年之久的,就只有中國,導致春秋戰國其他好的思想都被腰斬不再傳承。這才是為何鄙棄這文化傳統的原因。否定過去一元的教條想法,才能走到多元的世界。否定中國過去那個被皇帝指定要讀的學派,中國其他好的思想才有機會出來。
否則,看看現在主流的政治社會思想,有哪些出自孔子的「標準答案」?零,沒有。
如果,拿掉四書中關於人格的特質論述與要求,中國人大概就不是中國人了,也許有些人除了想當「純種臺灣人以外」,還想當世界公民吧!香港與菲律賓是被英美殖民粉久的地方,那才是真正被殖民者蹧蹋的奴性所在哪!
回覆刪除四書的問題不在書的內容,而是被傳統中國名教虛偽的禮儀尊卑關係與八股考試考壞了,如何還原四書的真面目,才真是困難的事。
中國廢科舉之後,四書教育也中斷了近百年,現在這種學年學分制,根本容不下這種經典教學。不過有教總比沒教好。
至於儒家是否鼓吹奴性,我認為不是。毓老師說「忠」,中間的心指的是自己,老師說我們做一切事情要忠於自己的信念,這是「奴性」嗎?
對於自己可能不懂不知的東西,不要人云亦云。
我為了忠於自己的信念,努力與糟糕的教育環境搏鬥三十年,這是「奴性」嗎?
比起那些隨波逐流、爭名逐利的人,我還自認是「清流」呢─雖然老師主張「和而不同」,老師認為要有包容力,才能成事。請問,這是「奴性」嗎?
可歎的事,在世界文化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像我們這樣鄙棄自己傳統的,這真是時代的悲劇,更可悲的是,上一代〈五四那一代〉生於傳統中來反傳統,由於救國心切來反傳統,還情有可原,這一代中國人,根本沒有受到多少中國文化洗禮,要反傳統的話,實在不知從何「反起」呀!這也是令人悲哀的事!
問問題的人,一定比提供答案的人來得高明?這恐怕才是對西方科學主義的過度崇拜產生的「奴性」心態吧?我們的教育內容對於傳統這部分教得不多,傳播媒體一面倒的親美崇拜西方國家,將他們尊為「上國」,我認為不讀中國書的中國人,才是「奴性」未除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