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乳癌日記之二十八:我沒有去做「放療」


上個禮拜我去台中看正子造影報告,離開醫院時,吳聰醫師囑咐我,乳房保留手術後一定要做「放射治療」,才能減少復發,就像馬鈴薯為了避免發芽而做放射一樣。
上網看完資料,我內心有些動搖了,我覺得或許我應該在台北找個醫院去做「放射治療」。
因此,我在許達夫醫師的台北診所又掛了號,但是醫師是堅決反對「化、放療」的。
他說「癌細胞全身趴趴走,放射線只照乳房怎麼會有效?」他認為增強病人的免疫能力,才是當務之急。
我想,身體細胞也不像馬鈴薯,放射治療雖然比較看不到副作用,但是,誰敢保證呢!
醫師看完我的正子報告,他說正子檢查太粗糙,只能看到0.5公分以上的腫瘤,尤其是我這種尚未轉移的病人,現在根本看不到什麼,他建議我做基因檢測,看看身上的癌症指數還有多少。
我接受了醫師的論點,放棄了「放射治療」的想法,也做了基因檢測(一次兩萬四台幣粉貴ㄛ我原先的正子造影是健保给付不用花錢的呢)。

轉貼分享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四指標預測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6050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4指標預測
2013/05/16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乳癌患者切除乳房後,並非都需接受放射線治療,以抑制乳癌復發。和信醫院發展乳癌局部復發風險評分系統,列出4項危險因子,若評分屬於低風險的第一或第二期乳癌,術後即使不做放療,也不影響生存與復發率。
和信蒐集1990至2001年逾千名乳癌患者,發現乳癌診斷年齡、淋巴結侵犯與否、受侵犯淋巴結數量及女性荷爾蒙受體四項指標,可評估術後乳癌復發風險。
研究人員另於2002至2007年間,收治1千5百多名新病患,驗證4項指標發現,若乳癌診斷年齡超過40歲、女性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腫瘤未明顯跑到淋巴管內、受侵犯淋巴結數量不到3顆,屬於低風險族群,患者乳房全部切除後,局部復發率不高,無論術後有無放療,皆不影響患者復發率及生存機會。這套評分系統研究,日前被刊載在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雜誌上。
和信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表示,術後輔助放療,即使劑量不高,卻會對皮膚及心臟造成傷害,易致皮膚組織纖維化、皮膚癌,或肺部纖維化、心臟毒性等。美國研究發現,曾做過放療的人相較一般民眾,20年後發生冠狀動脈狹窄機率增加一倍。
至於乳癌第三期患者,上述評分已超過2分,必須做放療。但鄭鴻鈞說,國內對第一期及第二期乳癌患者多數不會做放療。此評分系統可挑出真正第二期低風險或第一期高風險的人,決定是否放療,避免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說,40歲以下乳癌患者,腫瘤較易復發、轉移,通常乳房全切除後,再進行重建。
另外,第一、第二期腫瘤2至5公分的年輕乳癌患者,或腫瘤大、Her2陽性等,皆是乳癌復發危險因子,患者可考慮放療。
雖然乳癌評分系統可預測局部復發風險,但陳訓徹說,每家醫院開刀方式不同,也影響預後及復發率,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定期追蹤,降低復發風險。
不開刀是錯誤的慈悲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4982962.html#comment-22862874該死的放射治療
http://tw.aboluowang.com/2012/1012/263587.html大多數腫瘤患者是被嚇死的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1095314.html放射治療的危害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13626661.html癌症放射治療的禍害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73&blogId=1
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72&aid=229&page=1

中西整合癌症治療 腫瘤/安寧療護專科醫師 陳駿逸


Ø          放射治療副作用產生的原因

首先強調,癌症如果要治癒,不論是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都是採用根除性(radical)的策略,也就是對癌細胞毫不留情,他們可能侵犯的地方要堅壁清野,不留活口,否則讓他在伺機做大,治癒的機會就不大了。因此副作用就出現了,因為部分的正常組織也會受到根除性策略的傷害。

為何許多人覺得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多呢?除了放射治療的療程常要一到兩個月以外,還有,因為他和以下兩種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一個是部位,另一個則是劑量。

放射治療就像是散彈槍,他所產生的自由基會對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產生作用,造成細胞病變。又不同組織對於放射治療的敏感度有所不同,所以同樣照射部位的副作用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以鼻咽癌為例,會照攝到的組織相當多,像:腮腺?人體最大的唾液腺,就對放射線相當敏感,病患治療不到一週就會開始覺得口乾;而口腔黏膜要到兩、三週才會出現發炎;而頸部肌肉纖維化,則要到整個治療完全結束以後才會發生。
以掉頭髮來說,血癌病患接受總劑量十八格雷全腦預防性放射治療後,雖然會掉頭髮,但是幾乎以後會再長出來;但是很多腦部惡性腫瘤病患,接受四十格雷全腦預防性放射治療後,掉的頭髮就很難完全再長回來。再以乳癌放射治療為例,如果病患連續接受四週的放射治療,幾乎都可以看到皮膚發炎。但是如果因故只接受一週的放射治療,他的皮膚總劑量是不會超過十格雷,在臨床上並不會看到皮膚發炎。

Ø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類型

放射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分為急性和慢性副作用,急性副作用通常是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以急性發炎為主,往往在放射治療結束後就會好轉。而慢性副作用則在治療結束後數個月到數年才發生,以慢性發炎、纖維化及血管病變為主,通常不太會恢復正常,所以我們會對各種組織器官設定容忍劑量,我們治療的一班原則,就是該正常組織都不能超過這個劑量。

Ø          可恢復的急性副作用

急性副作用發生的原因絕大部分是放射線會引起照射部位的血管內皮細胞活化,結果吸引白血球產生發炎反應,隨著劑量的累積會加重其反應,到治療兩、三週就會出現臨床症狀。
一般病患在治療前比較擔心急性副作用的問題,因為常常在治療過程就會出現,因為急性症狀很快會造成病患的不適,不過放射治療的醫師在處理急性副作用非常有經驗,因為這些副作用幾乎是暫時性的,加上藥物治療大都有不錯的效果,因此病患大多能度過這段急性發炎時期。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0179994.html


乳癌剪報:化學治療的危害

癌症治療究竟對人體是否危害?其實不需要直接證據,接受過治療的患者都心知肚明。但是,醫師為了幫忙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卻很少願意正面承認癌症治療有傷害人體的可能。患者從一頭濃密粗黑直頭髮經過化療變成卷曲的細黃頭髮,不難發現化學治療本身其實是一種「基因改變」策略,但是醫師很少去注意到這個與當下存活似乎沒有直接關係的變化,而只著眼在患者的癌細胞是否受到控制。

究竟這些化學治療物質在身體如何運作去消滅癌細胞,其實並沒有很清楚的路徑。身體其他健康細胞的危害。更沒有被放入考量。有些患者即使接受化學治療終究沒有成功存活下來,到底是死於癌症?或是死於化學治療的相關作用與副作用呢?在化療之前活繃亂跳的人,在化學治療後變的病厭厭,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白血球與身體抵抗力江河日下。很多人歸罪癌細胞,其實更正確的答案是「化學治療」。

化療 恐促進腫瘤生長

今天公布的研究顯示,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可能導致健康細胞受損,進而促使受損細胞分泌出一種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會促進腫瘤生長,並抵抗進一步治療。美國研究人員試圖解釋癌細胞容易在實驗室消滅,但在人體內卻如此富有活力的原因時,發現這項「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科學家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發表的報告寫道,他們從前列腺癌患者體內取出組織,並以此組織試驗一種化療效果,結果發現健康細胞在治療後出現「DNA受損的證據」。

化學療法的目的是抑制分裂快速的細胞再生,例如腫瘤內的細胞。科學家發現,受到化療損害的健康細胞分泌出更多名為WNT16B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有助癌細胞存活。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納爾遜(Peter Nelson)告訴法新社:「WNT16B的增加完全出乎意料。」
受損細胞附近的腫瘤細胞會吸收這種蛋白質。納爾遜說:「分泌出的WNT16B,會與鄰近的腫瘤細胞互相作用,進而促使腫瘤細胞生長、入侵,重要的是還會抵抗後續治療。」


2012.08.31




3 則留言:

  1. 基因檢測報告出爐了 我的乳癌和子宮頸癌指數都在正常值 肺癌指數稍高但也在標準以下 其他肝癌、大腸癌、頭頸癌、胃癌、胰臟癌、鼻咽癌等都在標準值以下 可以不用擔心 我老爸是個老菸槍 我吸二手菸吸了二十五年 我家這位當年也抽菸 三十五歲才戒掉 我肺癌指數稍高 一點也不訝異 至於生殖器官的乳房與子宮頸 我吃藥吃了十幾年 暫時應該還是沒法排除藥物的影響囉 許醫師說基因檢測目前看來是正常的 但是只有半年內的評估效果

    回覆刪除
  2. 檢查是有必要
    但心理的意志還是比較重要
    吃了三年多的藥
    比較麻煩是依賴性無法除掉
    已經上癮了
    沒吃就睡不著
    一起加油努力吧!

    回覆刪除
  3. 停藥可以採取漸進式 先在第一個階段減掉四分之一 第二階段減一半 第三階段減四分之三 最後再停藥 也許身體比較能適應 不管是任何藥物 長期吃總是不好

    回覆刪除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