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校園怪現象之十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記功嘉獎制度


最近當我看到這些因為學童午餐回扣事件,而在媒體現身的大校長們時,不禁倒抽一口冷氣。

原來學校行政人員,粉多人是以搞錢為目的的在辦學呀!而縣府的行政督導單位,也是以灑錢、花錢為目的的在辦教育呀!

行政體系與學校人員長期互利互助,專搞些與學生、教育搭不上線的活動。

怪的是偏偏就有那麼多行政人員願意灑熱血,浪費寶貴的時間去配合演出,使得教育局營造出一陣陣熱鬧非凡的辦學績效。

在這些活動背後,最為奧妙的就是中小學老師的記功嘉獎等考績制度了。

為了提升行政人員的參與熱情,靠著這套記功嘉獎制度,行政體系高枕無憂的混過了四、五十年。

這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賄賂式的嘉獎制度,就像根大骨頭般的,全程制約操控著所有想要更上層樓的老師們。

行政人員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爭取機會,辦活動,有了活動,有了排名,則記功嘉獎。有心「向上」的老師們趨之若鶩,為了搶這根骨頭,有時不惜明爭暗鬥、相互廝殺。

靠著這套積分嘉獎制度,也培養了諸多所謂的「人才」。

但是這些能辦活動、能做績效的老師們,時時刻刻考慮的,到底是自己的升遷,還是學生的受教權益呢?這實在粉讓人懷疑!

而這套源於戒嚴時期的獎勵升遷制度,說難聽一點ㄦ,其實是一種現代型的「愚民政策」。與古代科舉,差別不大。

這也是使得多數行政人員不重視學童的受教權益〈多數人是說一套,做一套,當了組長,想當主任,當上主任,誰不想當校長〉,學校變成功利主義墳場的主因。

教育難道沒有自己的目標與目的嗎?教育一定要用那些奇奇怪怪五花八門的活動來帶動嗎?老師們在教育問題上都沒有自己的看法與疑惑待解嗎?

我認為午餐回扣透露出來的訊息是,我們的甄選人才,培育人才的管道與過程,有著極大盲點,這不單單只是「法治教育」概念不足的問題,而是整體教育環境早已「道德崩盤」的先兆。

3 則留言:

  1. 我的實習老師曾經告訴我,他說據他觀察,學校行政人員多數是「偽善」的,明明心裡想的是「私利」,卻是滿嘴仁義道德。

    早熟的他認為,如果是商人,「將本求利」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老師們這樣就粉反常。

    老師們為學生為學校服務,照理說都應該是無我無私的〈大家薪水都嘛一樣多,有什麼好爭的?喔!原來他們爭的是升遷的機會〉,然而事實卻不然。

    學校最後演變成了功利主義者「無愛」兼「無心」的競技場,這套鼓勵老師升遷的嘉獎制度,恐怕才是元兇,這真是中華民國最大的悲哀。

    回覆刪除
  2. 觀察得很正確
    記功嘉獎牽繫著老師的教學
    尤其有心更上一層樓的老師們

    以前老是搞不懂
    我只希望給孩子一些東西
    學校卻要以此參加比賽
    結果離開學校後
    一堆獎狀比衛生紙還不好用
    通通燒了!

    回覆刪除
  3. 教育行政體系想要領導教學,又以經費操控學校活動,每天不停的從冷氣房發出公文,要求學校配合這配合那。

    這些公務員根本不懂教育,憑什麼來領導學校?這也是說明了各縣市教育局為什麼常年以來,老是借調老師或候用校長到局裡協助辦公的原因。

    問題是那些被借調的人員,真的一心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來的嗎?還是為辦活動記嘉獎呢?

    偏偏我們的行政體系首長一直脫離不了政治任命的宿命,長年以來不當的領導,早已把老師們的熱情耗損殆盡囉!

    先進國家對於教學比較重視專業素養,不會讓政治撈過界。

    也許讓搞行政的公務員來校任職,但不隨便干預教學事務,也是個好辦法。讓教學與行政徹底分開。

    回覆刪除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