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校園怪現象之十二:「班長」症候群
在學校,許多學生從小搶著當班長,家長們也趨之若鶩,甚為鼓勵。
大家都嘛認為,孩子小時候,若能當班長展現「領導長才」,長大後必定「大有可為」。
我一向不太認同某些老師過度的把「權力下放」,讓小小孩「太用力」去管小小孩。
仔細想來,這事「後遺症」還真不少。
由於學校例行事務繁忙〈多數時候是臨時開會或例行會議〉,老師們分不開身時,班上若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班長,協助老師們管好秩序,老師們的確是可以比較「放心」的離開教室。
但是,這些夾在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孩子,處境其實是粉尷尬的。
如果過度順從、接收老師的指令,鐵定會壓抑或破壞與同學之間的情感;班長若是向同學傾斜,班級秩序鐵定管不好,萬一老師生氣責怪的話,粉容易變成「代罪羔羊」─吃足老師們的排頭。
班長們就像「夾心餅乾」般,經常處在「左右為難」的狀況中。
有些早熟的孩子,由於跟老師們長期密切接觸,早早學會觀風向、看大人臉色,學會怎麼「取悅重要的大人」,「不假思索的服從強勢者的聲音」,在矛盾中求生存,變成了個「表裡不一」的傢伙。
有些膽子大的,由於有老師們「撐腰」,權力粉大,明著是管理秩序,暗裡反而成了欺壓同學的小霸王;更有些可憐的孩子,為了在家人面前,保有「班長」美名與榮譽,不惜委屈忍辱,成了受盡老師與同學的雙重折磨的「受氣包」。
因此,我認為,班長這職務,一般孩子最好別碰,除非老師素養特好,知道適時解開他與同學間的矛盾與錯結。否則,班長,粉容易變成某些粗心偷懶的老師們壓抑孩子們的工具。
孩子若長期處在大人與同儕的矛盾關係中,不但不利於人格正常發展,所謂的領導才能,也未必真能「培養出來」喔!
就像某些研究報告統計的結果一樣,小時候的「模範生」,由於太早失去屬於孩子的「童真」,長大後,得憂鬱症的比例偏高呢!
班長這種東西,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好「當」。
而老師們,處理自己不在教室時的狀況,最好也要細膩一點,不可以全然信任班長處理方式〈到底都還是孩子嘛〉,對於犯錯學生們也要給予「辯解」的機會。不要讓班長與同學之間,產生太多的矛盾或誤解。
其實,真有領導能力的孩子,不當班長,長大後,一樣能揮他的影響力與長才!家長們千萬別「想太多」。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的小學班導很乾脆
回覆刪除學業成績第一名擔任班長
第二名是副班長
第三至十名為排長
印象中
也沒有什麼風紀、學藝、總務、衛生或康樂股長
結果班級運作得也堪稱順暢呢!
這也不失是個好辦法!有些小孩,班長當久了,也會有「症候群」出現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