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不管是ㄇ還是一




                         20120819周玲玉的楊梅渡假別墅

前幾天,報紙上居然關心起學生們上課時的座位安排。

有人認為,只有讓老師們把所有學生的位置全部改成ㄇ字型,才能強迫老師與學生們互動。

其實,師生間的互動,與學生座位的安排關係不大。影響師生互動的最大關鍵是「老師的心態」吧!
                                                   
我退休時的那所小學校,每班學生人數幾乎不超過二十人,照理說,學生人數這麼少,師生間的互動應該是粉OK的。

但是我發現,有些老師還是習於用操控、管制的權威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師生互動頻繁之際,教室秩序難免吵吵鬧鬧。


而一個吵吵嚷嚷的教室,在一般行政人員與家長眼中,幾乎就是老師們教學缺乏「效能」的表現。

因此,為了免於引起別人「側目」,老師們還是「老神在在」的繼續「填鴨」。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教學效能」多麼明確呀!師生間所謂的互動與價值澄清,或自我理解,有誰真的關心呢!

三十幾年前,當局流行推動「小組討論」,常有老師把學生分組後,部分學生卻長期「背對老師與黑板」,反而造成學習上更大的困難。

後來我索性不再分組,直接將前、後四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這種「背對老師」上課的困擾了。

老師能否傾聽學生的意見,攸關個人對於民主生活的理解與渴望或想像,與座位的安排方式似乎關係不大。

不管是ㄇ還是一,都不應該是讓師生互動產生困難的原因。

只要老師們願意彎下身來,聽聽孩子的看法,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不過,我認為其他大人間的會議譬如「懇親會」、「校務會議」、「教師進修」等等,倒是應該全部改成「ㄇ」字形,以期增加與會人員的互動與共識才是。如果大人生活在「極不民主」的環境,卻期待老師們實行「開放式的民主教育,豈非「緣木求魚」呢

轉貼分享
教育界的一窩蜂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04986.shtml
聯合筆記/教育界的一窩蜂
雙北市計畫引進日本推動的學習共同體,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做起,從教室座椅的排列到教學方法等都要有改變。這種師法國外的觀念雖好,但外來教育觀念和做法到了台灣,要如何融入本地教學持續深化,才是重點。若一窩蜂跟隨風潮,無法本土化並持續,恐怕橘逾淮為枳,收效不大。
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針對日本學生「從學習中逃走」的問題,推動「學習共同體」,此一觀念從教學方法至上課桌椅形式的改變,都挑戰日本傳統的制式教育,也引發學習革命的風潮。
對於教育改革,台灣教育界經驗太豐富了。
英國夏山學校,曾讓不少縣市國中小學「驚艷」,紛紛學習其自由開放精神;後來看到紐西蘭、芬蘭的教育體制不錯,又忙著學習他們的經驗。
每次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包括出國考察、回國後要規畫適合本土的教育模式、找經費、寫研究計畫、找實驗的學校及志願老師,再進入實際的班級授課。一套新模式,往往花上不少時間,才可能看到一點點成果。
新教育實驗的推動,往往還未看到成效,主事者就易人;改革計畫要不要持續,又是一大學問。有的則是推行期間,難以一一說服第一線的老師加入,阻力重重,使得計畫執行大打折扣。因此值得學習的教育模式,到了台灣反而受限人的因素,未發揮應有的效用。
學習國外,乃至國內成功的教育經驗是好的,但是能不能有效、持續學習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不能夠從制度面整體去改變,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因應,無法讓多數老師自發地轉化執行,再好的經驗仍是枉然。
【2012/08/19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聯合筆記/教育界的一窩蜂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04986.shtml#ixzz247VWWSfE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