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換總統、救台灣」
這是剛退休時,阿扁改革18%時,我繳了一萬多元加入全國退休教師聯盟時,參加全教會舉辦的一次全國性大遊行,這張照片是我的同學錢碧琴拍的。
民進黨的改革口號,現在聽來格外刺耳。
當年幾十萬的退休老師退休金在堂而皇之的國家大前途的大帽子之下,被大幅削減,阿扁卻偷偷污了大筆大筆髒錢,千方百計的藏到國外去。
這次,我原本並不想投馬英九,但是看到民進黨繼續玩這種分化的老把戲〈什麼財團與人民,又來啦〉,我不得不把總統票投給了小馬,政黨票當然是投給了老宋囉!
馬英九雖然做不出什麼好事,至少也幹不了「壞事」;而另一個人與另一個黨,我們則完全無法預料。
前幾天,民進黨的助選員在菜市場一直喊「換總統、救台灣」,我實在受不了了,就走過去問他,「你敢保證,換總統,一定能救台灣嗎?如果越換越糟,怎麼辦?像阿扁…..」
這先生居然說「如果換了還不行,那就四年後把他拉下來」,我說「那會不會太遲了呢?」
這位先生繼續大聲宣揚說他是博士,在大學教書,水平粉高什麼的,不過我覺得民進黨的選舉模式好像沒什麼進步,虎爛騙人的成分太高了。
蔡英文沒選上,真是好事一樁,整個黨看起來跟以前沒兩樣,大家怎麼可能相信他們。
前些天,某立委也在菜市場拉票,我問他的助選員,你總要告訴我「這人好在哪裡呀!不然我怎麼可能投他一票?」
那位女士居然說「她也不清楚這個人」。怪的是那位看起來「不太有水準的人」,卻真的選上了。
我三重的鄉親們,真是眼睛都瞎了吧。像李乾龍這麼認真做事的人居然落選了,我實在粉不服氣!
轉貼:
蔡英文輸得不冤枉(孫慶餘)
蘋果日報2012年 01月16日
馬蔡由選情膠著到急轉直下,蔡狂輸80萬票,跌破許多觀察者眼鏡。其實最後10天已經有跡可循,九二共識發揮了極大殺傷力。蔡明知中共警告兩岸關係倒退是真的,她依然誑稱否定九二共識沒關係,低估中共及相關各方行動。她以為她的鋌而走險不會發酵,選情終究快速發酵。綠營傳統票倉未如預期大贏,藍營票倉,特別是客家區則超出預期大輸,綠委選情並同遭蔡波及,顯示南北民心已由思變轉成懼變(由怨馬變怕蔡)。
有三大因素決定蔡的失敗:一是與人民荷包及和平、安定為難;二是與幾乎所有企業家為敵;三是與美中二國對幹。犯其中一項已極危險,何況蔡全犯。
先說第一項。選民對蔡的改變呼求原本反應熱烈,馬的無能及經濟失策大失人心。但蔡否定九二共識,不只使自己選戰基調由改變到拒變,也使選民在兩岸關係上面臨抉擇。和平、安定及荷包的顧慮最終戰勝了動盪、不安、不確定,馬團隊的恐懼牌及中共的警告牌奏效。大多數選民寧要無能的馬,不要帶來動盪的蔡,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否定九二共識失策
對於選民來說,九二共識並不像蔡所指控的讓台灣喪失主權,兩岸和平紅利反而會因蔡一意孤行而喪失。何況蔡否定2005年以來已成事實的九二共識,把連胡議定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內容惡意扭曲,堅持只有一中原則,沒有一中各表,堅持兩岸不得各表,中共必須追隨台方的一中各表,堅持國民黨談妥、馬政府執行的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不是台灣共識(政府居然沒資格代表台灣)。蔡又回到了前年與馬辯論ECFA的老路,用一連串文字迷障去模糊事實、拒絕兩岸關係。試問一個只汲汲個人反中意識形態偏執,不惜拿人民荷包、和平、安定去冒險的人,會得到本質是務實的民主社會選民認同嗎?
再說第二項。蔡把幾乎所有重要企業家都逼到公開支持九二共識路上,因為否定九二共識茲事體大,企業家必須為自己利益奮鬥,並反對平白讓自己蒙受損失的政策,這是資本主義社會運作邏輯。如果不是利益攸關,會影響公司及員工生計,光憑中共及馬團隊能動員企業家大軍嗎?但蔡卻再度偏執發作,指控企業家與中共及馬政府站在一邊,違背廣大弱勢民眾利益。這等於已經向企業宣戰,挑起階級仇恨。試問在資本社會民主選舉中與全體企業家為敵會有勝算嗎?
最後談美中問題。從李登輝到扁馬,沒有一個台灣政治領導人敢同時與美中二國對幹,蔡偏偏是那唯一的一人。美國支持九二共識,支持兩岸和平發展,並一再勸蔡接受九二共識,至少接受一中各表意義的九二共識。蔡不但不聽,還攻擊九二共識更起勁,終於迫使美國各種動作頻出,由白宮及國務院的暗助馬到包道格及媒體來台明助馬。包道格的話最露骨,說即使蔡當選,美國也會馬上派一個代表團來,告訴她如何做、如何說。換言之,蔡的反九二共識如同李的兩國論及阿扁的一邊一國論,根本撐不了幾天。撐不了幾天還要硬幹,證明蔡的偏執已經走火入魔,情願拿石頭砸自己腳,增加自己選戰困難度。試問採取這樣愚蠢戰略的人還能不由勝轉敗嗎?
反中意識形態偏執壓倒一切,連人民的荷包、和平、安定都不顧,連企業家的心情都不理解,連國際對兩岸危機升高的關心都不關心,蔡一人與全國經濟選民為敵,與中共為敵,與世界為敵,她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轉貼
中國時報 社論-流失6%選票 馬政府要記取教訓
2012-01-17 01: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喜悅、只是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的大選!二○一二總統暨立委選舉落幕,馬英九總統以百分之五十一點六的得票率連任,較四年前得票率大幅滑落百分之六;立委席次也從四分之三席次滑落到六十四席,只佔國會總席次的百分之五十六點六。這些數字顯示,大選勝利者不是馬英九和其競選或執政團隊,相反的,是堅持追尋和平安定但充滿焦慮的選民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再無連任壓力的馬英九總統從當選的第一刻開始,就得把勝選連任的喜悅擺在一旁,徹底檢討四年執政何以無法累積成果,繼續改革的腳步,否則,四年後的國民黨未必就能再次低空掠過維繫執政權。
馬英九流失的百分之六選票,在他過去執政的四年中,每一步都留下痕跡,斑斑可考。藍營支持者批評馬英九看民調治國,甚至看綠媒治國,並非無的放矢。隨便舉例,馬政府最重大的政績就是兩岸關係和大陸政策,但是,不論是開放大陸觀光客或陸資來台,甚至兩岸簽署ECFA,都有許多為德不卒的尾巴,諸如陸資只准百分之五,開放形同沒開放;陸客自由行竟要求聲名卓著的文化藝術家簽名具結,若逾期未返大陸就要和大陸的妻子離婚,令人匪夷所思;農漁產品受惠於ECFA,卻沒想到因此增添更繁複的行政流程,利多差點成為利空。
這些民眾親身體驗的不方便,馬政府從基層文官到高層政務官都恍若未覺,早在半年多前,即有許多名士評論者建議馬總統必須大幅撤換掉保守、跟不上改革節奏的不適任政務官,馬政府馬耳東風聽若未聞,果然在總統登記起跑前後陸續出包,馬總統的用人之明連帶備受質疑。
與用人風格相關且更嚴重的則是馬總統的決策圈子不夠開闊,「馬金體制」飽受批評,後遺症是辭去黨秘書長轉任馬辦執行長的金溥聰低調潛入幕後,黨部基層組織形同瓦解,最後靠「刺客兵團」想辦法降低傷害,選舉結果證明,金溥聰的刺客策略相當成功,雖然只有前新聞局長江啟臣一席上壘,但其他包括錢薇娟、鄭麗文、陳以真、蘇俊賓等人都開出不錯的票數,緊追綠營老將,有效拉抬國民黨整體得票數。
但是,泛藍陣營最後能提振勝選氣勢,光靠這些每席只小輸不到一萬票的「刺客」顯然是不夠的。無可諱言,選前倒數時刻多數對馬政府行政效能猶有不滿,但對民進黨兩岸路線更不放心的企業界人士紛紛公開表態,以及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等大老盡棄前嫌公開力挺,都是讓馬英九得以過半當選的重要因素。他們表態反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意義遠超過支持馬英九,與其說他們力挺馬英九,毋寧說他們力挺的是「九二共識」與台海穩定。
現任者未必願意與前任分享權力和資源,但總可以分享榮耀。過去四年,馬團隊接收泛藍拚搏八年掙回的政權,卻與泛藍大老們漸行漸遠,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懷憤參選,雖然以不到百分之三的選票慘敗,但競選過程中的驚心動魄,泛藍陣營對馬內圈決策的嚴重不滿一次爆發,表面上,金溥聰成為眾矢之的,根底裡,還是指向馬英九個人決策風格不夠開闊。
可以說,在第一任的四年裡,馬英九總統辜負了投票給他的百分之五十八選民,國民黨也辜負了選民託付的四分之三國會多數席次,馬政府對黨外沒能有效開展與在野政黨的對話,對黨內也未能掌握泛藍大整合的契機,致使連任之途波折重重。
即使票數大幅滑落,但選民還是給了馬英九過半支持,這股民意能量就是馬總統為所當為最大的支撐;同樣的,民意還是給了國民黨國會過半的席次,國民黨不能再虛耗議席,對民眾關切的民生議題重大法案,務必要強化黨政協調,以有效推動政策。
這次選舉結果就是「九二共識」與兩岸政策的公投,民眾以選票表達心中真實的願望,連任的馬政府要對自己的兩岸政策更有信心,大步朝對的方向前行。展望未來四年,全球財經金融形勢險峻,國內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順利連任的馬政府一刻都不能鬆懈,從黨務人事調整到內閣改組,乃至國會黨團權力結構微調,每個環節都攸關馬總統的承諾:「大刀闊斧讓台灣脫胎換骨」。
轉貼
早衰的民進黨
2012-01-19 01:27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大選才過五天,但是如果現在做民調,恐怕有九成的人已想不起民進黨的競選主軸是什麼。諷刺的是,大家卻都還記得陳水扁選總統所標榜的「清廉、勤政、愛鄉土」。
「Taiwan,Next」,記起來了嗎?帶鄉土味,有草莽性格的民進黨,賣這洋文,可真有「陳雷」的味道,不懂英文的,當然記不得;懂英文的,還不見得抓到文義。套句京片子:「這文宣夠嗆!」
不過,「Taiwan,Next」確實是民進黨競選文宣的精髓。懂不懂,沒關係!因為本來就沒打算讓你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他要的是「模糊」。
為了體恤英文B級班的同學,民進黨推了一個更簡單的辭:「Change」。這「改變」可夠簡單了,但是要改變什麼呢?除了確定要改「總統」外,其他的,還是一片模糊。「台灣共識」,模糊;特赦阿扁,模糊…。一切議題都用太極拳應對,圓轉如意,如封似閉,化於無形。
民進黨唯一喊的理直氣壯的,是由「三隻小豬」所引出來的「公平正義」。直到發表落選感言時,蔡英文仍堅定地說:「我們堅持和弱勢人民站在一起…,我們堅持以小額募款擺脫對財團的依賴。我們會一直做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贏得多數人民的信任。」
這大概是整場選舉最動人的一幕。在貧富不均惡化,勞動人權式微的年代,弱勢人民以「三隻小豬」挺民進黨;不過,民進黨真的和弱勢人民站在一起嗎?
其實,自從陳水扁當總統後,民進黨與弱勢人民就漸行漸遠。本來社運團體、環保人士、自由派學者都是黨外運動的一分子;民進黨成立後,一開始也把他們視為自己人,納入「不分區民代」中。但後來派系分贓,撲奪搶食所有資源,民進黨「鎖黨」,一面惡鬥、內耗,一面切斷與社會的連結,不再有活水流入。結果就是「扁王朝」的崩解。
即使蔡英文接黨主席,還是沒「改變」黨內派系文化,「不分區立委」依舊派系分贓,找不到一點點改革的氣象;也因此,讓台聯得以分到近一成的政黨票。民進黨打「Change」牌,如果連泛綠選民都說服不了,中間選民哪會相信蔡英文能把國家「改變」得更好?
民進黨一路打迷糊仗,因為既被派系挾持,又被扁家綁架,不敢也不想「改變」什麼,所以只能提些沒有主張的主張。不分區名單找不到任何理想主義者,黨內找不到敢當「刺客」的年輕人。這個黨還不到卅歲,看起來竟然已比國民黨老。
轉貼
分配要「脫胎換骨」,稅改就要「大刀闊斧」
2012-01-19 01:3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連任成功,在勝選感言中,特別鄭重宣示,未來四年將採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而期待台灣能完成脫胎換骨。平心而論,馬政府這三年多的表現,的確讓民眾覺得不甚滿意,尤其是在實現分配正義與減少貧富差距方面,最為識者詬病。雖然民進黨強力攻打這項政策議題,並未能對馬總統的選舉結果造成傷害,但不可否認地卻已對馬總統政績的檢驗構成莫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馬總統在享受勝利喜悅之時,不忘重申將在未來四年,用最大的決心與魄力,來矯正與扭轉這項前四年所犯下的偏誤。
其實,我們一再分析,在全球化潮流的衝擊下,「贏者全拿」的殘酷結局乃係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最大問題;這種現象容易讓社會呈現兩極化的發展,擴大貧富間的差距。此外,在企業國際化的布局策略下,生產要素報酬均等化的程度益愈明顯,這種要素所得相互影響與拉扯的現象,更增添了各國在追求發展中同時達成分配均化目標的困難度與複雜度。台灣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這幾年來,早已深切感受到這股壓力,沛然莫之能禦。
從1980年代開始,台灣所得分配不均程度便開始惡化,其後即未曾停止過。但由於台灣本身自然資源與經濟規模太小,沒有條件封閉鎖國,故只能用正面的態度迎接挑戰。政府除了須深耕科技研發能力、創造產品附加價值,及採行具擴增就業效果的產業發展政策外,另一方面就是須有強力有效的所得分配調整機制。換言之,即使市場經濟的發展結果造成所得分配不均,進而擴大貧富差距,但政府要能藉由社會福利救助支出與租稅量能課徵的手段,發揮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來對抗產業與經濟結構劇烈改變下所帶來的負面衝擊。
這二十餘年來,未計入政府收支移轉功能的高低所得差距倍數逐漸擴大,故唯有政府移轉收支機制有效發揮功能,最終的分配差距才有減少的可能。然觀諸事實,即使經過政府移轉收支的調整,我國高低所得差距倍數亦是不斷地增加,這乃表示政府移轉收支的調整功能明顯出了問題。尤有甚者,政府移轉支出(社會福利救助)所發揮的重分配效果遠比政府移轉收入(租稅)來的強大,後者大約只有前者九分之一的力道,由此可見,我國租稅重分配功能的微弱與不足,政府在所得重分配上的角色似乎全靠「濟貧」措施,租稅的「劫富」效果幾近不存。這樣的租稅制度必然會帶給民眾不公平的感受,亦會對政府財政的穩健造成侵蝕與破壞。
當然,制度的問題與缺失均係長期累積的結果。馬政府2008年甫一上任便成立了「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企圖做一番大格局的改革,可惜一開始即由於組織與運作方式規劃不當,讓賦改會變成利益折衝的場所,專業功能退而不顯。再加上遭逢金融海嘯衝擊,為搶救經濟景氣,稅改的原則與目標無法貫徹,改革初衷大打折扣,終至難有所成。歐債危機的起源乃是來自某些歐盟國家財政紀律太差所導致,金融海嘯的雪上加霜,逼其現出原形,進而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連續危機。我國財政問題或許沒有歐盟這麼嚴重,但其中的隱憂與警訊近乎相同,政府不可掉以輕心。
馬總統現已連任,未來四年施政較無包袱,社會各界對馬總統乃寄予更深的期待,希望馬總統能展現決心與魄力,用更高瞻的格局與更大膽的手段,來消除大家對其「無能」與「無感」的施政印象。稅改工作經緯萬端,涉及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誠如財政部長李述德所說,「稅改可以做的早都已經做了」,言下之意,目前剩下的儘是些長期無法解決的難題,現在做來一定更加備極艱辛。惟即因如此,我們才更期待馬總統能趁連任機會,在沒有政治牽絆與利益掣肘下,帶著龐大民意的支持,大刀闊斧地從事開創性的改革。
其一,以行動取代討論。2008年的賦改會雖然成效不彰,但總算把我國主要稅制問題做了一番全面性的研究與檢討,馬總統應立即宣布在此既有基礎上,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推動與模擬操作小組」(推動小組),將原來「坐而談」階段推向「起而行」,藉此展現馬總統實幹的決心。
其二,以專業突破限制。財政部在推動稅改時,往往會受制於利益團體的杯葛,更常遭到其他行政部門的牽絆,馬總統應排除現實的行政框架,大膽起用具有稅改理想的專業學者,領導推動小組,研擬具體可行的方案,突破「打爛仗」的困境,藉此展現馬總統非常的魄力。
其三,以公義轉化對立。租稅公平正義的實現,難免須針對富人開刀,富人的反彈自在意料之中。然而,減少貧富差距乃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基礎,貧富之間並非只有對立與衝突而已,有錢人更在乎社會的安定與安全。馬總統應發揮領導人的風範與特質,說服並善勸富人,不僅把愛心捐贈當成「做公益」,更應將合理納稅視為另一種「做公義」,兩者都是在盡應有的社會責任,藉此展現馬總統明睿的智慧。
面對歐債危機的無情衝擊,馬總統沒有太多政策思考的喘息空間。替臺灣的經濟找出路固然是馬總統未來四年的首要任務,但造成這次歐債危機背後的根本財政問題,更當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未來四年應該著力的改革重心所在。
轉貼
馬英九自我改造的第一步
2012-01-19 01:32 中國時報 【王健壯】
研究美國總統歷史的人都聽過「第二任詛咒」這個名詞,意指連任後的總統通常會面臨更多挫折、更少勝利的處境,甚至任期尚未過半即已成為跛鴨總統。
尼克森連任後因水門醜聞而被迫辭職,雷根第二任任內發生伊尼軍售醜聞,柯林頓連任後面臨被彈劾危機以及更極端化的政黨對立,小布希因為卡崔娜颶風而留下歷史汙名,這些都是第二任詛咒的具體例證。
但詛咒通常都是因為人為錯誤而形成。第二任因為沒有選舉壓力,以至於總統的自我要求較低,政府的紀律也較鬆弛,許多不可能在第一任犯的錯誤因此一一現形;再加上總統的第二任影響力通常也比不上第一任,政黨內部的權力接班競逐,更會讓他的領導地位備受挑戰。
馬英九會不會也受困於第二任詛咒,目前仍難以判斷,但克服詛咒的唯一辦法,就是要有把第二任當成第一任來做的執政熱情,即使沒有選票壓力,不需要為了討好選民而在施政上妥協讓步,但在歷史評價的壓力下,馬英九如果真能做到像他自己所說的自我改造,想要擺脫第二任詛咒並非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馬英九卻必須瞭解:他在連任後雖有歷史評價的壓力,但歷史評價卻不能變成他施政追求的唯一目標,六百多萬選民之所以再次授權託付他,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成就他個人的歷史評價,否則他很可能會為了追求歷史評價的一己之私,而誤解甚至背叛選民的託付。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馬英九面臨的最大的歷史壓力應該是兩岸和平,但如果他汲汲於追求這項歷史評價,而冒然在第二任任內就與北京進行政治性協商,甚至洽簽和平協議,其結果可以想見將是:朝野嚴重對立衝突,民眾也惶惑不安,他得到的不但是負面的歷史評價,第二任詛咒也將在他身上應驗,並且一路伴隨他直到卸任為止。
舉這個例子是要提醒馬英九:好高騖遠或者好大喜功,並不是歷史評價的代名詞,更不該成為追求歷史評價的動力;他目前最該做的其實祇有兩件事:在五月二十日之前,擬好一份與歷史評價有關的施政清單,然後再組成一個可以完成這份清單的政府團隊。
在組成新的政府團隊之前,馬英九必須自我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擺脫第一任狹隘用人格局的決心。目前的馬政府團隊,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其中有許多人也許讓馬英九很放心,但卻十分不得民心,更多人則是缺乏改革熱情與進步意識,不但與主流民意嚴重疏離,也不知進步價值為何物,這些人在這次選舉中其實都已一一原形畢露,馬英九如果還讓他們繼續留在政府團隊中,現實評價已不問可知,遑論歷史評價。
「所有的官僚都是總統的敵人」,這句話對第二任總統尤為適用,馬英九連任後改組政府,必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不能再依賴舊市府團隊那批人,也不必侷限於國民黨內的人才,他雖然不必組成聯合政府,但大膽延攬跨黨派專業人才,卻是他應為當為之事,也符合他推動朝野和解的構想。
至於馬英九應擬的施政清單,則該包含三個部分:其一與公平正義有關,其二與創新發展有關,其三與兩岸發展有關;公平正義涉及階級差距對立,創新發展涉及產業改造競爭,兩岸發展涉及國家主權定位,但目前跟這份施政清單有關的府院首長,其實多數並不適任,有人守成有餘而開創不足,也有人甚至是敗事有餘;換句話說,馬英九如果祇改組內閣,而不全面更換總統府人事,改革效果將大打折扣,脫胎換骨也將遙不可及。
雖然有人建議馬英九在二月即一次完成政府改組,但為了讓第二任詛咒不至於出現,馬英九其實可以好整以暇,採取二階段改組政府的方式,多花點時間傾聽別人的意見,絕不能重蹈小圈子用人的錯誤;他必須瞭解:放手改革的前提是放手用人,如果他仍然像過去一樣「照鏡子用人」,他的第二任歷史評價如何,現在即可知道答案。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於發表留言的身分: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留白。或選擇匿名。